三亿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集团新闻

亚盈体育《中国金融》|金融赋能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建设

发布日期:2023-05-09     浏览次数:

  亚盈体育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强化融资支撑,优化服务保障,助力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建设

  宁波作为制造业大市和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拥有良好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近年来,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宁波中支)围绕“制造强市”工程,持续创新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供给、提升服务质效,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滴灌高端制造、高端“智造”领域,为宁波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注入“金融活水”。2022年,宁波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681.7亿元,居全省首位、全国第七位。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3家,居全国首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83家,居全国第四位。

  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强化信贷资源倾斜。宁波中支持续完善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引导法人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向结构,并将制造业贷款增量及增速指标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国库现金管理等的评价内容,发挥激励约束作用。为了有效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引导作用,宁波中支对支持制造业成效明显的金融机构优先给予再贷款、再贴现等支持,2022年全年办理再贴现112.6亿元,其中80%以上为制造业企业的票据。在多项政策的支持下,宁波市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2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5931.3亿元,占各项贷款的18%;2020~2022年累计新增制造业贷款2048亿元,年均增速达15.2%,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

  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资金支持力度。2020年4月,宁波中支在全市启动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准入门槛、融资成本“双降”,促进考核权重、创新力度“双升”,构建起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在降低准入门槛方面,辖区金融机构已基本实现由“总行白名单”“优质企业客户”逐笔报批转变为“专精特新”企业批量准入,并进一步放宽到“一般存量客户”普遍能批。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让利,降低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利差,推动企业使用中长期贷款的成本下降、意愿上升。在提升考核权重方面,辖区金融机构普遍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业务作为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考核内容。在加大创新力度方面,辖区金融机构为制造业企业创新推出“十年贷”“小微易贷”等20余款中长期信贷产品,并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投贷联动等业务模式。同时,不断优化银企线上线下对接服务,实现清单式精准营销,通过“云评估”等方式优化授信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截至2022年末,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到2471.3亿元,是专项行动启动前的4倍,年均增长58.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41.7%,比行动启动前提高近27个百分点。

  发挥“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倍增效应。构建人民银行与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财政等部门的工作联动机制,统筹分工,密切合作,为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营造优越的政策环境。一是设立专项风险池,强化风险缓释。推动设立1亿元科技信贷风险池、3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风险池,为向科技型企业亚盈体育、制造业企业发放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提供增信支持,对产生的贷款损失,按比例由风险池和银行分别承担。二是立足担保增信,弥补市场失灵。2020年,宁波市在全国首创“微担通”政策,安排100亿元专项额度,支持包括制造企业等中小企业发展,全额免除担保费用,金融机构提供不超过LPR+50个基点的优惠利率贷款。2021年“微担通”迭代升级为“惠通”系列产品。截至2023年2月末,“惠通”项下的“科创保”“人才保”等11个产品累计发放担保贷款473.4亿元,减免企业担保费用4.7亿元。三是推动产业政策协同。为落实《宁波市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工作要求,宁波中支引导辖区金融机构主动配合宁波市开展两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不断强化对高端制造跨越发展亚盈体育、集群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构建科创专业服务机制。宁波中支引导金融机构建立“专营机构、专业团队、专属产品、专门流程、专项考核”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宁波市已设立包括中国银行宁波科技支行、宁波银行科技支行等在内的9家科技专营支行,建立科技金融发展专门管理制度,推行独立预算、专项考核、专职审批和限时办结等机制安排,配备专业服务团队,有效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针对性、高效性。截至2022年末,全市科技支行相关贷款余额达101.0亿元,同比增长56.2%。以科技支行为典范,辖区金融机构进一步探索,设立更为细化的科创企业支持机构。例如亚盈体育,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成立“甬创贷”专营机构并赋予其独立的贷款审批权限,专门服务于“甬江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以及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库的中小微企业;人民银行奉化支行联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奉化农商银行共同打造“奉化人才银行”,服务高层次人才团队以及孵化的高新技术制造业。

  创新科创专属信贷产品。为持续推进科创金融服务,宁波中支引导金融机构立足科创企业特征,开展“需求导向式”创新,为科创企业配置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2022年3月,宁波中支联合市财政局、市融担公司等部门创设“科创保”“专精保”等融资担保产品,为中小科创企业融资提供专属担保,担保额度可突破单户授信金额1000万元限制,担保费用全免。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已为346家科创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3.89亿元,节省担保费用1389万元。针对初创型企业轻资产特点,2021年,宁波中支联合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共同推出“甬知E贷”产品,推广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目前,“甬知E贷”产品规模近50亿元。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围绕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研发“中银科技通宝”系列产品,涵盖孵化贷、科保贷、选择贷等多个产品,有效契合了科技型企业初创、发展、成长各个阶段的实际特点。

  对接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宁波中支以“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组织辖区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专项对接活动,全面排摸企业融资诉求,提高金融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银企对接采用“主办行”制度模式,自2022年专项对接活动开展以来,综合1491家“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开户情况以及金融产品适配度等因素,为每家企业确定一个主办行,主办行确定一名由分支行班子成员担任的金融服务顾问,采取“一对一”方式,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目前,辖区金融机构已实现“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对接全覆盖。截至2023年2月末,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1660.76亿元,同比增长20.1%亚盈体育,高于各项贷款5个百分点。

  聚焦产业集群加强金融倾斜支持。宁波中支围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绿色石化、汽车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等4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家电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重点,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对接重点制造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针对工业互联网建设、“5G+”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资金需求特点,大力推广固定资产贷款、中期流贷、融资租赁等中长期融资模式,为企业开通“专属通道”,量身定制特色产品,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截至2023年2月末,全市“246”产业贷款余额4516.1亿元,同比增长35.9%。

  聚焦供应链发挥“1+N”放大效应。为促进供应链、资金链和信息链深度融合,宁波中支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推广供应链融资模式,充分发挥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增信支持功能,加快融资应用场景建设,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节点。一是针对核心企业下游采购商,推出以卖方为核心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例如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创新“订单e贷”,与拥有成熟ERP系统的核心企业合作,基于核心企业的销售计划或销售订单,为下游采购商提供融资服务;交通银行宁波分行开发“智慧汽车金融”,针对汽车行业全产业链客户打造智能化、专业化金融服务平台,重点为吉利集团核心企业提供下游异地经销商融资服务。二是针对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推出以买方为核心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例如,招商银行宁波分行的“付款代理”基于核心企业在该行的授信以及贸易背景,以信用输出的方式为其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中信银行宁波分行的“增信方上游商票贷”通过筛选优质核心企业,授予审批增信方限额专项额度,用于开立商票支付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货款,持有商票的上游小微企业可在线直接发起商票融资。2022年,宁波市金融机构利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促成企业融资484.2亿元,居浙江省首位。

  聚焦小微园区探索金融服务新机制。为了促进制造业领域小微企业集群发展,宁波中支于2018年出台了小微企业园专项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探索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围绕建园、入园、生产等环节构建全流程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机构深入小微园区、商会协会,主动对接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亚盈体育。一是鼓励小微企业园引进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专业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投贷联动模式,支持高成长性小微企业发展。二是提高制造业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支持入园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升级,推动小微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2023年2月末,全市小微企业园贷款余额318.1亿元,比年初新增15.9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7.1%。■